【未成年人充值纠纷】海盗来了区块链存证纠纷案(2025)京01民终1968号)技术方案未公开判赔35万元|执行阶段报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网络游戏产业蓬勃发展,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及其权益保护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未成年人充值纠纷频发,特别是在涉及区块链存证技术的案件中,技术方案的公开性与透明度成为影响判决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案——“海盗来了区块链存证纠纷案”((2025)京01民终1968号),便是一起典型的未成年人充值纠纷案件,涉及区块链存证技术的争议,以及因技术方案未公开而导致的赔偿问题。
本案原告为一名12岁的未成年人小明(化名),被告为某知名手游公司——“海盗来了”的运营方,小明在未经其父母同意的情况下,通过父母的支付账户向“海盗来了”游戏账号充值,累计金额高达5万元人民币,小明的父母发现后,多次与游戏公司协商退款事宜,但均未达成一致,游戏公司坚称,其已按照国家规定设置了未成年人充值限制,且小明使用的账号为成年人注册,无法证明充值行为由未成年人实施。
为证明充值行为确由小明实施,小明的父母向法院提交了多项证据,包括家庭监控视频、支付记录、游戏账号登录记录等,这些证据在真实性、完整性和关联性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瑕疵,难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在此情况下,小明的父母转而寻求区块链存证技术的支持,希望通过该技术固定和保存相关证据,以证明充值行为确由小明实施。
区块链存证技术的争议区块链存证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证据保全方式,具有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等特点,在司法实践中逐渐得到应用,本案中的区块链存证技术却引发了新的争议,小明父母提交的区块链存证证据显示,相关充值记录已被记录在区块链上,且无法被篡改,游戏公司却对区块链存证技术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提出质疑,认为该技术方案未公开,存在**纵或伪造的可能性。
具体而言,游戏公司指出,区块链存证技术的核心在于其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性,但这些特性依赖于特定的技术方案和算法实现,在本案中,小明父母提交的区块链存证证据并未公开其技术方案和算法细节,因此无法证明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游戏公司进一步指出,即使区块链存证技术本身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但在具体应用中,如果技术方案存在漏洞或被恶意利用,仍可能导致证据被伪造或篡改。
本案经过一审、二审,最终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法院认为,区块链存证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证据保全方式,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合法有效的证据使用,在本案中,由于小明父母提交的区块链存证证据未公开其技术方案和算法细节,无法证明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法院指出,游戏公司作为网络游戏服务的提供者,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的相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和过度消费,在本案中,游戏公司虽然设置了未成年人充值限制,但并未严格履行审核义务,导致小明能够使用成年人注册的账号进行高额充值,游戏公司在本案中存在一定的过错。
综合考虑双方当事人的过错程度、证据情况以及案件的具体事实,法院最终判决游戏公司向小明父母赔偿35万元人民币,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执行阶段报告本案已进入执行阶段,小明父母已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游戏公司履行判决义务,支付赔偿款,法院已受理该申请,并依法向游戏公司发出执行通知书,要求其限期履行判决义务。
在执行过程中,法院将依法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游戏公司的财产等,以确保判决得到切实执行,法院还将加强对游戏公司的监管和督促,要求其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的相关规定,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案件启示与建议本案的判决和执行不仅为未成年人充值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也为区块链存证技术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思考。
对于区块链存证技术而言,其合法性和有效性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和保障,在具体应用中,应当公开技术方案和算法细节,以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需要加强对区块链存证技术的监管和评估,防止其被恶意利用或操纵。
对于游戏公司而言,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的相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和过度消费,加强账号审核、设置充值限额、提供家长监控功能等,还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
对于家长而言,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教育,了解他们的网络游戏消费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行为,还需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案的判决和执行不仅为未成年人充值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也为区块链存证技术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思考,在未来的司法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技术手段,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