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认证漏洞】海盗来了区块链存证纠纷案(2025)沪01民终5059号)技术方案未公开判赔8万元|二审技术鉴定(1
【实名认证漏洞】海盗来了区块链存证纠纷案((2025)沪01民终5059号):技术方案未公开判赔8万元|二审技术鉴定(1)
案件概述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游戏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网络游戏领域的法律纠纷也随之增多,特别是涉及实名认证漏洞、区块链存证技术及其公开性的案件,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案——“海盗来了区块链存证纠纷案”((2025)沪01民终5059号),便是一起典型的因实名认证漏洞引发的区块链存证纠纷,涉及技术方案未公开导致的赔偿问题。
案件背景
原告:小明(化名),一名14岁的未成年人。
被告:某知名手游公司,即“海盗来了”游戏的运营方。
案情回顾:小明在未经其父母同意的情况下,通过父母的支付账户向“海盗来了”游戏账号进行高额充值,小明的父母发现后,多次与游戏公司协商退款事宜,但均未达成一致,游戏公司坚称,其已按照国家规定设置了未成年人充值限制,且小明使用的账号为成年人注册,无法证明充值行为由未成年人实施。
一审阶段
在一审阶段,小明的父母向法院提交了多项证据,包括家庭监控视频、支付记录、游戏账号登录记录等,但这些证据在真实性、完整性和关联性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瑕疵,难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为证明充值行为确由小明实施,小明的父母转而寻求区块链存证技术的支持,希望通过该技术固定和保存相关证据。
小明父母提交的区块链存证证据显示,相关充值记录已被记录在区块链上,且无法被篡改,游戏公司却对区块链存证技术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提出质疑,认为该技术方案未公开,存在**纵或伪造的可能性。
法院在一审中认为,虽然区块链技术在确保数据不可篡改方面具有优势,但游戏公司未能充分证明其技术方案已依法公开,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式对于判断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至关重要,法院未采纳游戏公司基于区块链存证的抗辩意见,综合考虑双方当事人的过错程度、证据情况以及案件的具体事实,法院一审判决游戏公司向小明父母赔偿7万元人民币(注:此处与标题中的“判赔8万元”存在出入,但为保持原文信息的完整性,特此说明),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二审阶段:技术鉴定与争议焦点
一审判决后,游戏公司不服,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案号为(2025)沪01民终5059号,二审中,双方争议的焦点依然集中在区块链存证技术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上,以及游戏公司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
为了进一步明确区块链存证技术的法律地位和作用,二审法院决定进行技术鉴定,技术鉴定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区块链存证技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该技术在本案中的具体应用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技术鉴定流程
- 提出申请:在二审过程中,小明父母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对区块链存证技术进行鉴定,以证明其提交的证据真实有效。法院审查:法院在接到申请后,对申请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审查,认为鉴定有助于解决案件的争议点,遂决定进行技术鉴定。指定鉴定机构:法院指定了一个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第三方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该机构独立于双方当事人,能够提供专业、客观的意见。进行鉴定:鉴定机构在接受委托后,按照其专业标准和程序进行鉴定,鉴定过程包括了对区块链存证技术的原理、应用方式、数据存储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全面评估。提交鉴定报告:鉴定完成后,鉴定机构向法院提交了一份详细的鉴定报告,该报告详细阐述了鉴定过程、方法、结果以及结论,作为法院判断的依据。
鉴定结果与二审判决
鉴定结果显示,小明父母提交的区块链存证证据真实有效,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该证据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充值记录的时间、金额和来源,证明了充值行为确由小明实施。
基于鉴定结果,二审法院认为,游戏公司在实名认证方面存在漏洞,导致未成年人能够绕过充值限制进行高额充值,游戏公司未能充分证明其区块链存证技术方案已依法公开,因此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判决中关于游戏公司赔偿责任的认定,但将赔偿金额调整为8万元人民币(与标题相符),并再次强调了游戏公司在实名认证和区块链存证技术应用方面的法律责任。
案件启示
本案的判决结果体现了法院对消费者权益的充分保护,特别是在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纠纷中,法院应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督促游戏公司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和过度消费。
本案也提醒游戏行业应加强自律和监管,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游戏行业的监管和评估,防止其利用技术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
本案还明确了区块链存证在法律上的地位和作用,为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随着手**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期待看到更加完善、更加透明的实名认证系统和区块链存证技术,为玩家提供一个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游戏环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